一、电离平衡的定义及基础知识点
1定义.
电离平衡就是指溶液中电解质电离成离子和离子重新结合的平衡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的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即电离平衡。
一般来说,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而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强电解质有:强酸 强碱 盐,弱电解质有:弱酸 弱碱 水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浓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4).化学反应:某一物质将电离的离子反应掉,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3.电离度公式
α(电离度)=已电离的分子/原有分子数×100%
二.电离、水解的关系
| |
与化学平衡之间的联系 |
| 弱电解质的电离 |
电离平衡实质上就是一种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根据电离度大小可比较弱电解质相对强弱,根据相应盐的水解程度也可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
| 水的电离 |
水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加酸、加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升高温度会促进水的电离。Kw=[OH-][H+]是水的电离平衡的定量表现,H+、OH-浓度可以用这个关系进行换算。 |
| 盐类水解 |
盐类水解(如F- + H2O HF + OH-)实质上可看成是两个电离平衡移动的综合结果:①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H2OH++OH-),②另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HF F-+H+)。也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升高温度会促进水解。 |
| 中和滴定 |
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H++OH-=H2O的反应程度很大,所以可以利用这个反应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 |
| 原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 |
原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其特点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了两个电极反应(却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电极发生反应)。一些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如钢铁的吸氧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 = 4OH-)涉及到水的电离平衡移动造成pH变化。电解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溶液过程中,在阴极或阳极附近由于电极反应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造成pH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