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2183907
家教服务时间:08:00-22:00
一对一辅导
家教上门执教
资质审查把关
客服售后跟进

09年深圳中考语文阅读为何会丢分

浏览:515  来源:广深家教信息网  日期:2009-12-25
三)文学作品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
大唐柳色
⑴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舍,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舍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入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作者:余显斌  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 有改动)
13.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看第⑺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可以是_________。(2分)
16.《伟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都采用设问开头,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处。请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简要回答。(3分)
(1)相同:                                                        
(2)不同:                                                        
17.第⒀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3分)
                                                                           
 
请你先认真把上面的13-17题做一遍,然后看下面的分析,找出你的文学作品阅读答题存在什么问题,在后面章节的训练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第13题: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品格节操;感叹现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以上给3分。)
【试题评析】
今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选用文质兼美的散文《大唐柳色》作为材料,符合“阅读选文标准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篇幅适合学生阅读”的要求。
这道题,设问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实就是问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局部服从整体,主旨弄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理清了,才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话在整体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所以,命题者打破常规(一般将考查主旨的题目放在后面),将本题放在首要位置,是别具匠心的。要正确回答这道题,必须对对行文思路有清晰的理解。有难度。
【失分答案举例】
①抒发了作者对唐人的敬佩和向往之情,以及离别时的伤感。
②抒发了作者对“唐”的喜爱,以及怀恋家乡的思念之情。
③表达了作者对唐人离别时的旷达,恬淡和缠绵的仰慕之情。
④对那个传奇朝代唐朝的喜爱和盛世已去的怅惘,对现在的人们某些感情人格上的缺失的不满。
⑤抒发了作者对唐朝的朝风的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在情感上的麻木与缺少而感到悲伤与遗憾。
⑥抒发了作者对唐代诗人浪漫主义思想的敬佩的感情。
⑦对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⑧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
⑨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唐人脱俗的精神境界的赞美与崇敬。
⑩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⑾作者对大唐时代的向往,大唐时离别场景的向往和感慨。
⑿表达了作者对唐人的怀念,还有离别时的那种旷达的胸襟的敬佩之情。
⒀表达了作者对唐人离别时的旷达,恬淡和缠绵的仰慕之情。
⒁对唐人的多情抱以同情和惋惜。
⒂抒发了作者对唐朝的喜爱思想感情。
【失分原因分析】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正确答案,就会发现,答对这道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对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有准确的把握(三个部分分别从三个方面抒发思想感情),二是抓住原文的关键词组合成准确的答案。上面15个失分答案,②⑥⑨⑿⒁⒂这6个答案1分未得,因为它们飘渺、笼统甚至荒诞,没有抓住原文的关键词作答,因而是没有任何依据的答案,是想当然的答案。这样的答题方式还存在在不少同学的习惯中。剩下的那些答案得了1-2分,没有拿满分,主要原因是没有理清行文思路,对文章的结构没有把握好。
可见,要答好现代文阅读题,理清文章思路和归纳主旨是首要任务,不管有没有这方面的题目。
☆第14题: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照应文题;承上启下;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增添诗意文采:引出下文的想象与抒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以上给满分)
【试题评析】
文章中间引用古诗文的作用,可以套用答题模式来回答,是难易适中的一道题。
【失分答案举例】
①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②因为是引用资料,且是单独一段,所以是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引用王维的诗,既点化了主题,又更增添了离别时的伤感,具有感染力。
④点明主题,与第一段的渭城相呼应。
⑤说明唐朝柳树的洒脱,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⑥承上启下,开始另一段叙述,并为后文所描写的离别与折柳作铺垫,使文章更自然,情感更丰富。
⑦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⑧衬托出大唐离别时的悲伤、不舍和缠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⑨用古人的诗歌来突出离别的悲伤,更说明了古人离别时的情形。
⑩突出了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
【失分原因分析】
③④⑧⑨答案得零分,究其原因,一是考生没有准确理解语文专用名词术语的意思,如,混淆了“主题”“文题”两个概念。二是没有理解所引诗歌的意思,没有理解文章的中心,答出了“离别的悲伤”这样离谱的答案。还有一些答案只答出了“承上启下”一个方面,得1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⑩,写了那么多话,却只有两个得分点,可见该考生没有掌握前面章节编者所归纳的“尽量多角度答题”的技巧。
还有,要提醒的是,很多同学答题时滥用套话,如“具有感染力”、“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更自然”等,说明同学们对语文的基本概念还没有真正理解,要加强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
☆第15题:请看第⑺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可以是                      。(2分)
答案:符合偏正结构,前两个字为叠词即可给分。第三字“欲”雷同,可不扣分;重复“飘飘”不给分。示例:栩栩如生 翩翩似仙 摇摇欲坠……
【试题评析】
    “仿写”是深圳市中考的必考考点。前几年的考题多是仿写句子,今年有所变革,考了仿写词语,是个创新。应该说,仿写词语的难度比仿写句子要低一些,但是答案的要求相应严格一些,这也体现了命题者对试题难易度的把握比较准确。但是对于语文积累不够的考生来说,仿写词语可能更加困难,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太少。
【失分答案举例】
①随风飘扬
②翩然起舞
③字字珠玑
④宛若仙人
⑤轻飘起舞
⑥袂袂相连
⑦身临其境
【失分原因分析】
仿写,既然是“仿”,就一定要在结构上模仿,这是基本要求,不管是仿词还是仿句。原词“飘飘欲飞”是个偏正短语,③④⑥⑦却不是偏正短语,结构不符合。另外,①②④⑤⑦没有叠字,也不符合要求。
只要老师平时进行了仿写训练,学生明白了仿写的要求,本题得分就不是困难的事情。
☆第16题:《伟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都采用设问开头,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处。请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简要回答。(3分)
(1)相同:                                                        
(2)不同:                                                        
答案:相同: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1分)
不同:《伟大的力量》提出问题,引发理性思考。(1分)《大唐柳色》创设情境,引发感性遐想。(1分)
【试题评析】
这是一道极有创意的试题!编者认为这道题是今年中考题中最大的亮点。如果仅仅是考一篇文章的开头使用设问的手法有何作用,那就是常见题型了;但是把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拿来比较开头设问的作用,这是很罕见的题型。但是它又是如此妙手天成地出现在深圳市的中考试题中,赞!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命题者将本题的答案做得非常好:简洁、准确、对称。
本题两个问题,第一问大多数考生不难回答;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要拿满分不易。本题区分度佳。
不足之处是,本题的考点和第14题的考点有重复之嫌,都是考查修辞的作用。如果将第14题换成另一个考点就更好了。
【失分答案举例】
①(1)相同:引出下文。
(2)不同:《伟大的力量》开门见山,一个设问就突出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大唐柳色》引用古人的诗作为开头,虽主题不如《伟大的力量》突出,却也多了一番情调。
答案点评:第(1)题回答正确。第(2)题不得分。该考生没有弄清楚“突出”、“主题”(在“主题”前还加上“整篇文章”来修饰,可见其语文知识贫乏)、“情调”等词语的意义,把自己还没没有明白的术语胡乱用在答案中,这是很多考生失分的原因。对策:弄清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所有的老师和同学的当务之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考前训练不足造成的。
②(1)相同:引出下文,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
(2)不同:虽同是设文,但第一篇为说明文,有力地说明了中心。第二篇为抒情篇,柔和而又巧妙地运用了诗句做为设问,抒发作者感情。轻清廉蜜,别有一番感情色彩。
答案点评:第一问答得很圆满。第二问不得分。该考生粗心大意,居然将第一篇文体弄错,试卷上就有标明!更大的问题是,该考生在答案中自造词语“轻清廉蜜”,怎么能在考试中乱造词语作答?其实,仔细研究一下这个答案,发现这个考生的答题思路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语文基本知识的贫乏,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所以丢分了!对策:同上。
③(1)相同: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
(2)不同:《伟大的力量》直接的告诉了读者下文要探讨的问题和主题。《大唐柳色》只是单纯的设问。
答案点评:第一问可以得分。第二问不得分。第二问的问题难道真的很难吗?其实不然。考生只要从两篇文章的文体特征来考虑就可以写出靠谱的答案。第一篇是议论文,议论文是说理的,当然需要理性思考;第二篇是抒情散文(前面第13题已经提示考试思考了它抒了什么情),当然要从感情(感性思维)的角度考虑。本答案空洞轻率,不负责任。
④(1)相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2)不同:《伟大的力量》是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自然地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大唐柳色》却没有回答,用整篇文章让读者自己解答。
答案点评:分析同③。
⑤(1)相同:为下文做铺垫。
(2)不同:《伟大的力量》更突出主题,点明中心,而《大唐柳色》是引出下文。
答案点评:两个问均不得分。该考生对语文基本的名词概念都不理解,答错题是必然的。“为下文做铺垫”和“引出下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主要用在叙事文中。至于“突出主题,点明中心”更是胡乱堆砌答题术语。哪儿有一开始就“突出主题,点明中心”的?对策同①。
⑥(1)相同:都是设问句,吸引读者。
  (2)不同:《伟大的力量》作者给出了答案。而《大唐柳色》却让读者看文章自己答。
答案点评:第二问的答案只用两个字来评价:稚拙。对这样语文基础非常薄弱的同学,编者想对你们说:请不要放弃。语文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稍稍用心一点、投入一点,你走进去了,就会发现,原来学习语文是如此轻松有趣的事情。
⑦(1)相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为下文作铺垫。
(2)不同:在《伟大的力量》中,是直接对问题进行了回答;而在《大唐柳色》中,而是含蓄地指引,并未直接做出回答。
答案点评:第一问可以得分。编者不由自主地将本答案跟答⑤的第一问作对比,⑤没有得分,而本答案却可以得分,为何?因为它多写了一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就可以印证前面章节编者提出的“尽量多角度答题”的好处了吧。
第二问不得分。考生没有认真思考:既然都是设问(设问就是自问自答),怎么可能没有“做出回答”呢?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是答题应有的态度。
⑧(1)相同:引出下文,使文章更吸引读者眼球,激发读者兴趣。
(2)不同:《伟大的力量》直接引出下文,《大唐柳色》更加委婉激发读者兴趣。《伟大的力量》提出的是实际问题,《大唐柳色》的问题更发人深思。
答案点评:第一问得分。第二问不得分,非常遗憾,该考生已经触摸到了正确答案了,但是因为答题语言的问题(语言问题归根结底是语文能力的问题),表述不准确而失分。对策:在后面章节的阅读训练中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的解答,做完题后仔细核对答案,思考自己的表述跟答案的表述为什么不一样。只有自己感悟了,并形成了习惯,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答题能力。
⑨(1)相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不同:《伟大的力量》直接的告诉了读者下文要探讨的问题和主题。《大唐柳色》只是单纯的设问。
答案点评:类似这样的答案在今年的中考试卷中常见。草率作答,对于没有把握的难题不会尽量扩展思路,多角度考虑,多写一些答案——这就是失分的直接原因。
⑩(1)相同:都与题目相关,直接点题。
(2)不同:前者以问题直接引入文章,全文围绕问题展开论述,属于议论文,而后者则是为下文铺垫,文章并不是围绕其开头的设问解答与讨论,属抒情文。
答案点评:其实我们看看第二问的回答,基本都是废话,所以不得分。考卷非常珍贵,千万不能写废话哦!与其写些空洞的废话,不如写一些具体的东西,还可能得分呢
【失分原因综述】
一、不理解语文基本名词概念,滥用答题术语;二、没有熟练掌握答题模式;三、不能针对不同文体做出不同的理解判断。四、答题语言不规范。
☆第16题:第⒀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案:答题要求:与原文衔接自然;(1分)有意蕴,令人回味。(2分)(酌情给分)示例一:“但是,大唐柳色依然夜夜入梦。”  示例二:“这,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此例为原文结尾)
【试题评析】
这道题也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题干要求“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既要符合原文风格,又要顺接原文的意蕴,这就需要考生对原文的风格和意思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还需要了解文章结尾的表达特点,不能随意写一点文字就算完成了。是一道测试综合能力的好题,只不过增加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而已。
【失分答案举例】
①也许,我们也该思考了……
②不知何时,我们才能渡过.....
③这就是唐人于我们现在不同的地方吧?
④絮云掠过蓝空,大唐柳色无形幻变忧伤丝带,在半空永远停留这刻。
⑤唐代与现代的区别就在这里吧!
⑥可爱的唐人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你们的影子?
⑦唐人,真是太多情了。
⑧渡过去了,却是另一种感觉。
【失分原因分析】
空泛,没有抓住文章的意蕴,没有文采,甚至出现病句。
【精彩答案举例】
①清新的柳条还在微风中起舞,缺少了“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的情致。
②柳条轻轻的拂动着,好像在呼唤着远方的朋友,绵绵春雨中的渭城仍旧静静地等待……
③在那如歌岁月中,我隐约看见了渭城与那唐代清新的柳色。
④岁月慢慢老去,但那从大唐走来的柳条却依旧一年一青。
⑤总在梦中看到大唐离别时折柳相赠,接枝挥别的场景,梦醒来,却发现,斯人已去……
⑥大唐柳色,依旧清新,依旧洒脱,依旧有情。
⑦春去春又来,花落花又开,转瞬,千年已逝,河堤上,柳又青了,可那旷世风情,却已不复当年。
⑧于是,撑着一把精致的油纸伞,在细雨朦朦的春色里,品味着大唐独有的韵味。
 
扫一扫,微信咨询
家教服务热线请优秀家教老师,从一个电话开始…
您身边本地的家教网,更了解深圳的老师和孩子
0755-22183907
13632816488
广深家教APP下载
公司简介
更多介绍
   深圳广深家教网隶属深圳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专业的深圳家教网站。本站成立于2009年,已经十五年历史,是深圳上门家教知名品牌。本站专注深圳上门家教,服务深圳六大区,提供深圳近百所学校优秀深圳上门家教老师及985、211院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所安排的每一位深圳上门家教老师,均必须经过深圳家教网站工作人员严格认证和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在深圳家教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找深圳罗湖上门家教老师、福田上门家教老师、龙岗上门家教老师、南山上门家教老师、宝安上门家教老师等可直接致电本站,24小时安排到家。
深圳市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24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ICP许可证:粤ICP备091016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