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过失时
孩子的过失大多源于好奇和鲁莽。孩子睁开眼睛看世界地充满好奇。他们想知道的事情太多,成人的语言有太抽象太贫乏,教育方式太单调,无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温度需要感觉、颜色需要比照、质地需要触摸、速度需要体验……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于是“无知无畏”的孩子免不了要做傻事,有过失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经历。孩子的好奇心应当受到保护,孩子的鲁莽应当防范。但不能把孩子的过失简单地等同错误。
与过失相伴的童年时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家长不可以因为过失而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把过失作为学习的机会,孩子可以品味许多成长的快乐。
对孩子因为不可能预见而发生的过失不应道惩罚。比如孩子做家务打碎了父母特别珍贵的瓷器,无论东西本身多么贵重,都不应当成为责骂和惩罚孩子的理由,因为这是无心之过,只要提醒孩子以后小心就够了。
对于有孩子应激状态下超过正常需要的过失行为应当给予宽恕和提防。所谓提前提防,是在日常生活中结合有关事例,教会孩子在冲动状态下“制怒“的方法。比如, 产生张口骂人、抬手打人的冲动时,要求自己数到30秒钟之前不作决定,同时思考行为后果。
对于已经发生的过当行为,家长应当理解孩子在应激状态下做出的过当反应的“合理性“,并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这样鲁莽的行为的后果,从中接受宝贵的教训。比如,孩子一时冲动打架损坏了公物,检讨、赔偿都是应当承担的后果,接受教训避免类似过失是他应当学到的人生经验。
过失既然是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家长更多的努力应当放在预防大过失和指导孩子在过失中学习方面来。让孩子从过失中学会把事情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