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2183907
家教服务时间:08:00-22:00
一对一辅导
家教上门执教
资质审查把关
客服售后跟进

释放孩子的天赋的教育策略

浏览:432  来源:广深家教信息网  日期:2009-08-07
策略一:父母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榜样作用,随时注意孩子所处的环境  

  从前,古董商总是一开始就让徒弟只经手商店里最纯正和最贵重的古玩。他们认为经过这样的训练,徒弟就会变得有眼力,识真货。这种方法也有其心理学的根据,在接触正宗真品、珍品的过程中,徒弟的头脑中慢慢地形成了真品的形象,练就了眼力,到后来在接触赝品时,一眼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教育专家认为,这种古老的训练徒弟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孩子人生的早期,他所接触的人和事,会对他以后的行为起到深远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行为,从而在孩子的头脑中储存美好的行为原形。所以,我国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我们做父母的一面事事要以身作则,一面处处要留心小孩所处的环境,使他所听的所看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他自然而然也受了好的影响。”   

  策略二:真诚  

  真诚的父母尽管互相尊重并尊重孩子,但是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感觉,他们的言语、表情和行为是统一的。他们的孩子也尊重父母,同时也有自尊,能够尽情地表现。也可以说,在功能良好的家庭中,没有虚伪,每个人都是“真人”。   

  策略三:给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教孩子面对自己缺失的态度  

  史帝夫先生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在周末要去郊游,史帝夫先生问他儿子都做些什么准备。他儿子告诉了父亲他的计划,史帝夫先生发现计划中有些缺陷,但是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这个男孩郊游时忘了带自己的食物,史帝夫先生知道,他跟那么多同学一起出去,是不会饿着的。在郊游回来后,史蒂夫问儿子:“从这次郊游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个小男孩回答到:“我知道了我是多么恨波洛尼亚香肠。”  

  史帝夫不解地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呀?”  

  儿子说:“人们只愿意借给我这种香肠。”  

  史帝夫说,“好了,你有了这次经验,下次出游你打算怎么办呢?”  

  儿子答到:“我要带一桶鸡肉自己吃,带一些波洛尼亚香肠给那些忘了带食物的笨蛋。”  

  关于缺陷与满足的寓言  

  作者: Shel Silverstein 謝爾.希爾弗斯坦  

  書名: The Missing Piece 失落的一角  

  譯者: 林良  

  (略)  

  策略四:严格的纪律或约束   

  法国文学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 吗?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真的,如果老师或父母,对孩子“太纵容、太放任、太溺爱”,就可能会害了孩子,甚至使他成为“不幸的人”。所以,“严格,也是一种慈悲。”  

  路口的红绿灯限制了司机,但是却让繁忙的交通流通起来,但同时也给了司机更多的安全感,而交通信号灯的失灵只会造成交通的阻塞,让司机更谨慎,同时也很沮丧。 人都需要一定的纪律或越束,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需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行动是父母允许的,哪些行动是父母绝对反对的,哪些地方是安全的,哪些地方是禁止的,孩子们了解了这些,他们在允许地方就更自在,更能展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他作不允许的事时,受到责备也就不觉得委曲。  

  当然,规则是人制定的,随着孩子的年龄、周围的环境的变化会有所变化。  

  策略五:谨慎的运用竞争和比较  

  重视合作,淡化比较  

  面对众多的比较  

  你怎能让你的孩子场场胜出?  

  你正在比吗?作者:张忠谋  

  1~4岁  比可爱  

  5~7岁  比聪明学艺(幼儿园)  

  8~12岁 比成绩(小学)  

  13~15岁 比cool(初中)  

  16~18岁 比帅(高中)  

  19~22岁 比女友(大学)  

  23~25岁 比学历(找工作)  



 26~27岁 比汽车  

  28~32岁 比老婆  

  33~35岁 比小孩  

  35~40岁 比事业  

  41~50岁 比房子  

  51~55岁 比钱  

  56~60岁 比媳妇  

  60~65岁 比声望  

  66~70岁 比子孙  

  70~75岁 比健康   

  策略六:善用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Rudolf Dreikus)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样。鼓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其根源是人类的认同需要。   

  那么如何是对待儿童行为的正确态度呢?那就是必须把“去做”和“做成功”区分开来,把孩子的“失败”看作是勇敢的尝试,失败仅仅表明儿童缺乏相应的技巧,因而需要进一步的鼓励和进一步的尝试。我们要鼓励孩子忍受犯错误的打击,不要使他们因为失败而觉得自尊心受到损害。  

  鼓励什么?  

  是鼓励天生的聪颖 还是鼓励勤奋  

  是鼓励合作 还是鼓励自私  

  策略七:重视习惯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从婴儿起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性格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得孩子尊重长辈、服从礼仪好似天生一般,自然会减少以后的许多冲突和惩罚。  

  儿童思想单纯,容易对所学东西产生深刻印象,而长大以后,事务丛生,很难集中精神了,“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培根《论习惯与教育》  

  在迷信之外的事情中,习惯之凌驾一切是处处可见的;其势力之强,使得人们于自白、抗辩、允诺、夸张之后,依然一仍旧贯地作下去,好象他们是无生命的偶像,和由习惯的轮子来转动的机械似的,这种情形真使人惊讶。……所以,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就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开始的习惯。所以,我们常见,在言语上,幼年时代比幼年以后舌头较为灵活,能学一切的语法及声音,并且四肢关节也比较柔和,适于各种的竞技和运动。因为年长方学的人不能象从小学起的人能屈伸如意,这是真的;除非在有些从未固定自己的心志,反而把心志开放着,并准备好了接受不断的改良的人们,那算是例外,但这种情形是非常之少的。  

  策略八:威严而慈祥,诫溺爱  

  法国文学家卢梭曾说: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 吗?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如果老师或父母,对孩子“太纵容、太放任、太溺爱”,就可能会害了孩子,甚至使他成为“不幸的人”。  

  古人說:“爱是好的,姑息卻是绝对的恶!”   

  所以,“严格,是一种慈悲。”  

  第一,凡不能控制自己的爱好、不知道如何抗拒当下的快乐与痛苦的纠缠、以便听从理智的告诫的人,偏缺乏德行和勤勉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一事无成的危险。自制的品质是与人的未受引导的本性全然相反的,所以应当及早养成;而这种习惯是未来的能力和幸福的真正基础,所以应当尽早植入儿童的精神之中,当儿童刚有知识、稍稍懂事的时候就要着手,任何对儿童负有教育责任的人,都应当想尽一些方法使儿童养成这种习惯。  

  第二,如果儿童的精神受到过分的贬抑,如果他们的精神由于管教太严而遭到过多的打击,他们便会失去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比前一种情形更遭。因为任性放纵的青年往往精神振奋、富有活力,一旦走上正道常常会成为能干的、伟大的人物,而心情沮丧的人则往往胆小羞怯、萎靡不振,很不容易振作起来,因此难以成就事业。要避免这两方面的毛病,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如果有谁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使儿童的精神保持舒畅、积极、自由,同时又能使他约束住自己对许多事物的欲望而走向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物,那么他便懂得了如何调和这些表面上的矛盾,掌握了教育的秘诀。  

佛桌上开出的花朵  

  某城风流的浪子,20年前曾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喜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下山去,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目,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夜夜都是春,却夜夜不是春。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陡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深自忏悔,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  

  “师父,你肯饶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吗?”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罪过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连桌子也会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方丈踏进佛堂的时候,惊呆了:一夜间,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红的,白的? 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簌簌急摇,仿佛是焦灼的召唤。  

  方丈在瞬间明白了。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他原本的荒唐生活。  

  而佛桌上开出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   

  策略九:增加了解、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人的行动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只有在通过沟通,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后,相互的影响才更有效果。  

  策略十:处理好朋友与指挥官的关系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家中的事应共同决定。  

  自己当孩子时受到的粗暴对待至今让你记忆犹新,你想严厉管教他,但又怕伤了孩子,于是你温和地劝他,可是没有效,这时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由于怕犯错误,你放弃了,不跟孩子发生直接冲突,你希望孩子自己领悟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慢慢地学会好的行为。  

  后来,你可能会发现,孩子成了小皇帝,凡事都要按他的意愿才行,  

  扪心自问:“天哪,我作错了什么,我避免了我父辈的粗暴,我充满了耐心,我按书上告诉我的方法来教孩子,可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  

  父母的责任  

  为什么?  

  因为你放弃了作父母的责任,因为你当了父母,你必须为自己、为你年幼的还不成熟的儿女的行为负责。  

  作为父母有时必需是指挥官  

  每位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渡过充实幸福的人生,您在没有争议的问题上的确要发号施令。比如安全、礼貌——当然发号施令也是有原则和技巧的。  

  作为指挥官的技巧  

  技巧1 倾听  

  教育孩子时要少说多听、多看  

  对于自己的孩子,要爱他们,教育、指导他们,首先要倾听他们、了解他们,不可能去越殂代庖,或横加批评,更不能不理睬他们。  

  家庭教育,爱,首先从倾听开始  

  孩子们正肩负你和社会的希望,他们自己的希望,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的重重困难,走自己的路。孩子是演员,家长是观众!他们可能演得不好,但请家长稍安勿躁!因为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他们的演技才能提高!请家长尽量少说多看,多听。说,只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在他们休息的时候。  

  倾听孩子是一门艺术首先应当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其次,不要插话。应通过点头、微笑或者用“噢......”、“哦.....”表明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很感兴趣。  

  再次不能有偏见和先入之见  

  最后倾听的本质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尊重孩子,不随意打断孩子或者武断地得出结论。  

  更重要的就是在听完后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且有点烦, 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什么问题?”父亲回答。  

  “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父亲生气的说着。  

  “我只是想要知道,请你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着。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块” “喔” 小孩低着头这样回答着。  

小孩说:“爹地,可以借我10块钱吗?” 父亲说“不行”“  

  小孩又说:那可以和我玩一会吗?  

  “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父亲说。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并关上门。父亲坐下来还对小孩的问题奇怪。  

  约一小时后,父亲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可能对孩子太凶了。  

  父亲走到小孩的房门并打开门。“你睡了吗?孩子。”他问着。  

  “爸,我还醒着。”小孩回答着。  

  “我想过了,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着。  

  “我不该将今天的闷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块钱。”  

  小孩笑着坐直了起来。 “爹地,谢谢你。”小孩说着。  

  接着小孩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了的钞票。  

  这父亲看到小孩已经有钱了,差点发脾气。  

  这小孩慢慢地算着钱,接着看着他的爸爸...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更多?”父亲生气的说着。  

  “因为我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   

  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听我说话和我玩吗?”   

  发号施令的技巧  

  技巧2 出于公心  

  技巧3 以身作则  

  技巧4 少而精  

  其他可管可不管的事,或者自己就做不到的事,就别要求孩子、管孩子了。  

  策略十一:加强家庭的凝聚力,平衡家庭内的需要  

  平衡成人与孩子的双方的需要  

  相互保护、相互支持、相互尊敬   

  培养作为家庭成员的自豪感。  

  误区:父母重视孩子的需要、情感和愿望,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似乎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转。  

  提示: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发展可能性,如果任由孩子自由地探索,父母必须24小时不休息,随侍在侧,为他解说,教他命名,并且要眼疾手快地帮他避免危险,这样不等孩子长大,父母可能就因精疲力竭、枯燥乏味而将自己的生活完全毁坏了。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孩子与父母都是相互独立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需要  

  孩子的需要: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  

  物质需要:食物、衣服、药物、安全的小窝等,以维持生存;   

  心理需要:需要新的经验和知识;需要爱;需要被注意、表扬和重视;需要任务和责任  

  父母本身的需要: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家长必须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之外的自己的生活。  

  家庭内的所有人,尤其是孩子,他们需要的首先是每个人都自自在在做他们自己。因此,那些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或者牺牲了自己的需要而为孩子着想的人,只会让孩子觉得紧张。父母亲必须把自己的需要看得和孩子的需要同样重要,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自主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庭中所有人的需要。  

  策略十二:了解孩子,关注孩子,尊重孩子的感觉,控制他的行为  

  当孩子能感到被成人真正地接受时,他就具有了生长、发展和变化的勇气。接受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能让一个最小的种子生长发芽。孩子本身就象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种子,接受的气氛象土壤,能让孩子实现他的潜能,茁壮成长。  

  真正有效的家长会真心尊重自己的孩子,他们会保护孩子的尊严,他们不会讽刺孩子,也从不贬低孩子。他们知道,尊重会带来尊重,而蔑视只会带来蔑视。  

  尊重孩子成长的权利;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尊重他/她的感觉,控制他/她的行为。  

  策略十三:信任与耐心  

  家庭是人际关系最单纯也是最复杂的地方,它之所以单纯是由于家人之间互相信任,较少利益冲突,比较了解对方,比较容易相互包容和欣赏;同时,因为朝夕相处,彼此付出多,摩擦机会多,彼此要求、期望多,反而不容易保持客观、冷静或理性的态度。  

  策略十四:对外的开放与交流,了解家庭外面的人、事物,不断掌握新知识。 

好家长的条件  

  要有爱孩子的心  

  要有敏锐的感觉及了解孩子心理的能力  

  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要有丰富的经验  

  要能保持中立的立场,不过多介入孩子自己的事  

  理想的家庭教育  

  综合很多的专家的研究成果,要释放孩子的天赋,家长能给予孩子理想的家庭教育教育可能包括有如下三点。  

  第一是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  

  第二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第三是对孩子进行合理的管教和限制。  

  第一条是孩子成长的健康的大环境,第二条是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第三条保证了孩子对现实的良好适应,由此我们就可能得到世间最美好的礼物:一个聪明、自信、健康、活泼的孩子。  

  相信自己  

  相信孩子  
扫一扫,微信咨询
家教服务热线请优秀家教老师,从一个电话开始…
您身边本地的家教网,更了解深圳的老师和孩子
0755-22183907
13632816488
广深家教APP下载
公司简介
更多介绍
   深圳广深家教网隶属深圳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专业的深圳家教网站。本站成立于2009年,已经十五年历史,是深圳上门家教知名品牌。本站专注深圳上门家教,服务深圳六大区,提供深圳近百所学校优秀深圳上门家教老师及985、211院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所安排的每一位深圳上门家教老师,均必须经过深圳家教网站工作人员严格认证和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在深圳家教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找深圳罗湖上门家教老师、福田上门家教老师、龙岗上门家教老师、南山上门家教老师、宝安上门家教老师等可直接致电本站,24小时安排到家。
深圳市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24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ICP许可证:粤ICP备091016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