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小升初的战斗,孩子终于顺利地进入了理想的初中学习。很多家长认为,这时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事实让让失望,家长不但不能就此轻松下来,反而需要投入更大的努力。因为升入初中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终点就是孩子三年后要面对的中考。
一、不同的中考成绩决定不同的未来
初中是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中考是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成绩的检验,它决定一个初中生未来、从这一点看,中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可以考到一所好的高中,意味着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就大有希望,在未来的竞争中也能占的先机。如果孩子中考成绩不好,只能上一般的高中,在学习的客观条件上(学习环境、师资力量、人际环境等)已经比其他人差了很多,就意味着他们在未来高考的竞争中已经落后一步。这两种结果就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了,更严重的后果是:中考失败,不能考上高中,这样的后果有哪位家长愿意接受?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尽管改革应试教育、倡导素质教育、禁止学生择校,但是,教育资源稀缺以及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差很大,进入不同的高中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今后能够进入什么样的大学。
二、不仅仅是学习
当然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考的目标很容易达到。因为他们的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好,因此他们不需要太在意。这样让人放心的孩子确实有,可是这样的孩子又有多少?何况,即使孩子的优秀让家长放心,家长真的能够放心吗?
还有的家长,一开始就意识到中考的重要,对孩子的初中学习异常重视,他们对孩子进行完全的封闭,让孩子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没有了电视和电话,家长从孩子入学那一天开始就完全是为了中考做准备。这样三年下来,从成绩上,孩子也许可以达到众多家长希望的目标,比如升入重点高中,但是,单纯重视学习成绩,忽略对孩子生活和心理的引导,孩子仍然可能因为中考的一时失误而功亏一篑。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初中生活和中考,不仅仅需要在学习上重视,更需要从生活和心理上引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位家长的良好愿望,这种愿望的实现除了靠孩子的自身素质外,还需要家长善于帮助孩子释放压力,,特别是中考的压力。良好饿心态和心理素质,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而孩子面临重大人生考验时,往往由于缺乏临战经验,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造成他们心理压力过大,甚至迷失自我。
因此,平时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孩子在中考前一阶段,学习的压力往往造成他们心理烦躁,甚至脾气暴躁,此时,如果家长再给他们加压,必然影响到他们的中考成绩。中考结束后,但孩子焦急地等待着分数和录取通知书时,内心的焦急程度不亚于中考期间。因此,家长还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放松精神的压力和消除身心的疲惫,并恰如其分地传达“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意识,使他们对成功和失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防止中考失望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中考前后,家长千万不要忘记给孩子释放压力,舒缓他们的身心。
为此,中考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对孩子的考验时要打好中考这一仗,对家长的考验则是一场全新的备战中考历程。一旦家长没有掌握好中考的操作规则,就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巨大的遗憾。帮助孩子做好中考思想准备,帮助孩子打好中考这一仗,让孩子顺利地考入理想的高中,帮助孩子选择一条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