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父母为孩子考试成绩不够理想而唠叨,甚至是训斥孩子,即使家长出发点和用意的是好的,但最终还是会招来孩子对家长的反感和逆反心理,而且因为家长对孩子没有信心,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在学习的过程缺乏勇气,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
我想,每一个家长要做的是,始终要对孩子抱有信心,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这固然是家长和老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在努力过程中成绩还不够好的话,这对家长来说,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也许,我们的孩子不够聪明,但并不代表孩子将来没有出息,有很多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并不怎么出色。在社会上工作的人并不是智商很高的人,但因为他们有责任感,拥有对失败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他们比智商高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父母不要轻易说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对孩子失去信心。
在我们评价孩子的时候,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成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因此,不要对孩子过于苛责,更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学习成就不好,这是孩子自己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家长这是还要对孩子苛责,失去信心,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甚至是逆反的情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作为家长,不能只在口头上对孩子有信心,更要表现在行动上,尤其是对于那些孩子成就不够理想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绩上不去,多次遭遇挫折,其实他们的心里是非常压抑的,这个时候父母尅多说几句肯定的话,以减轻孩子的心理的负担,让孩子更加自信地迎接生活中的苦难和挑战,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怪孩子,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孩子的学习情绪和心理处于一个不好的境地,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降低。
家长要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成绩好还是差的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一个轻松、平和的环境中学习,我相信孩子肯定会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