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家长感叹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不要说让他们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就连自己的父母生病他们置之不理。
其实,这些和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和引导有着很大关系。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在苦海中长大,现在不能让孩子受苦了。于是他们愿意为孩子做一切事情,做饭,洗衣,收拾书包,打扫房间,有时,他们甚至会为孩子做作业,有些家长在吃饭时,把好于好肉都留个孩子吃,在这样的教育孩子的。
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一是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冷眼视之,高高挂起,连最起码的责任心都没有。因此,他们不会去关掉水龙头,不会去扶过马路的老人,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此,他们长大以后不但不会以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责任,而且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因此,家长不要过分地溺爱自己的孩子,还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的意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自私一点关系也没有。
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生活中的无数事例证明,那些很会关心别人、很懂事,又有很强组织能力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强的责任感。
另外,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还有助于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良好的自治、自立能力。父母要从小给予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小孩子是没有是非观念的,孩子只能充家长的眼神和语言中得到是正确还是错误,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给予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如果父母爱孩子就要教育孩子有爱心,要体谅别人,要多给无助的人提供帮助。
另外,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不断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上,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去做。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家务活,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并不是为家长学,而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孩子做作业时,妈妈没有必要一直陪在孩子身边,而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孩子没有责任感的事情,凡是有错误都怪别人,自己完全没有错。这样的孩子做事往往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然后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表现真的不错时,父母要给孩子及时的表扬,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