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宽容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的过错原谅。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而缺乏宽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诞,容易走向极端,不宜与人相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父母往往来心疼得不了。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宽容,不仅是为了孩子今天能够处理好同学关系,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孩子对待他的同学或者周围的人,有“苛刻”的现象,父母千万不要着急。宽容首先要从父母做起,宽容并不意味着放纵,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偏袒和迁就,而是要妈妈把握孩子的心理,把握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盲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和惩罚,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只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宽容比惩罚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其实,父母不仅要教育孩子时需要表现宽容,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为孩子做出表率。如果父母对待孩子一些小毛病不依不饶,吵闹不休,那么孩子以后长大以后也会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如果父母对待他人热情,宽容,在父母潜移默化下,宽容会成为孩子的性格的一部分。
父母要正确处理孩子和同伴之间的冲突。当孩子与同伴发现横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切不可冲动责骂对方。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极大。
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要教孩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世俗”,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错误,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