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可能会戳中很多人内心的隐痛。广深家教网作为与大家同样在育儿路上摸索前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切体会到,当您面对那个仰着小脸等待答案的孩子时,那句“是爸爸妈妈错了”究竟有多难说出口。但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认错动作,恰恰是咱们为人父母最该掌握的教育艺术。其实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应当一起走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做好孩子的教育,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所以今天,我们想要在这里来和我们广大的家长朋友们讨论一下,关于我们在开展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学会承认并改正错误,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们想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为什么说认错能力是我们作为家长们的必修学分。事实上,我们都清楚,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输出,在过往的文章讨论中,我们也常常与家长朋友们提及,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一起努力的过程,家长朋友们作为施教方来对孩子们做教育,而孩子作为受教方来接受教育,看似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但实际上我们对于孩子做教育的过程中,孩子接收到信息,而我们也会接收到关于孩子在这个受教育过程中,孩子在经历教育后的成长变化,以及关于孩子在接受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意见等。
那么在这其中,我们虽然作为对于孩子去输出教育的一方,却难免会存在有出现错误的情况。而当孩子第一次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们,当那些童言无忌的“可是您上次不是这么说的”开始出现,我们就该意识到:教育者的权威,从来不该建立在永不犯错的假象之上。那些被我们反复强调的诚实、担当、知错能改,如果只停留在说教层面,终究会在孩子心里变成苍白无力的口号。笔者有位初中班主任曾和我们分享过这样的发现:班里那些敢于承认错误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面对学习挫折时,往往表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这些孩子不会因为某次考试失利就否定自己,而是会像父母示范过的那样,冷静分析问题,坦然接受不足,然后着手改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更具穿透力。
其次,关于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家长都在重复的认知误区,有三个比较主要的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不妨先停下脚步,看看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当孩子指出作业本上的计算错误时,我们下意识地反驳孩子肯定记错了;当教育方法被证明存在偏差时,我们用都是为了孩子好来搪塞;而当发现误解孩子后,我们选择用新玩具代替真诚的道歉。这些下意识的反应,往往源于三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
第一,是源于完美父母情结。我们总想给孩子树立无可挑剔的榜样,却忘了真实比完美更有教育价值。试想,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也会犯错,但每次都能妥善处理失误时,那么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安全感,更是面对自身不足的勇气,这就是榜样力量作用。
第二,是源于我们自身对于权威与威严产生了一定混淆。很多家长担心认错会削弱教育威信,殊不知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孩子内心的信服。当我们能够坦然承认“这道题爸爸确实讲错了”,随之马上补充与孩子一起弄明白的态度,反而能让孩子感受到知识探索的真实过程。
第三,是源于我们低估了孩子的感知能力。那些闪烁其词的辩解、转移话题的应对,在孩子澄澈的目光下根本无所遁形。与其让孩子在困惑中形成错误认知,不如用真诚的态度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失误,一定不要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这些,就试图去蒙蔽孩子,事实上,孩子对于外界事物环境的感知能力,是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敢于认错,并不会对于自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造成影响,反而是对于在意识到错误后却并不敢勇敢及时和孩子表达并承认,不仅可能会影响孩子对于我们家长朋友们的形象认知,还可能会影响孩子,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孩子其实也在无形中会模仿许多我们的言行举止,而对于这些我们并不能很及时察觉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应当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来做好对于错误的面对和承认。本次主题我们整理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分为上下篇来和大家详细讨论,欢迎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