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2183907
家教服务时间:08:00-22:00
一对一辅导
家教上门执教
资质审查把关
客服售后跟进

西学东渐

浏览:609  来源:广深家教信息网  日期:2009-09-25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第一目“开眼看世界”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后,在广东沿海地区,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而萌发“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第二目“体用之争”介绍了在外来冲击(两次鸦片战争)和内部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的背景下,在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势力,双方围绕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展开激烈的争论。既表现出“西学东传”的阻力,又促使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人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第三目“维新思潮”,在阐述形成的原因和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及其与顽固派围绕着维新变法这一时代主题论战的情况下,重点突出了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带给当时中国社会的启蒙作用。仍然显示出“西学东传”的强大阻力。
学情分析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及这一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内容,同学们已经在必修Ⅰ和必修Ⅱ中学习过了,对这些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西学东渐”了解的基础上,理解维新思潮对中国政体的变化在思想文化层面上所起的启蒙和指导作用,同时认识“西学东传”的巨大阻力以及西学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
由于本课的历史资料特别丰富,在这一课的课件中,可插入较多的历史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还有几处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知识点,可任选几点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信息课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关注史实,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课堂上解决重难点问题。
教学目标
一、 基本知识
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活动;体用之争的特点 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维新思潮产生的背景 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时代主题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2、根据史料分析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及其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了解西学东渐的过程,认识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理解维新思潮对中国政体变化在思想文化方面所起的启蒙和指导作用,并对维新思潮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由此感受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
难点: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因和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
教学方式
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课前预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然后由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按老师的要求,通过课前在信息课中,上网查找与西学东渐有关的资料。
2、按老师制作的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3、根据学生们手中现有的和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做好重难点问题的初探。
4、课前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二、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中国的近代化并不象西方那样,是由内部因素即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走向近代化的。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是由外部因素的推动,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将其推向近代化的。如: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最早开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是以外国传教士将西学传播到中国为主体,以宗教教义和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期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的前夜;而本节内容主要是以鸦片战争前后,西学从不同渠道,通过多种媒体,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西方文明传播进来,使广大民众开始从中“知夷”。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当归功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和首次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还有姚莹、徐继畬等人,这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后来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下,国人对西学的处理方式从“知夷”开始转向“师夷之技”,以“中体西用”方式举办洋务,尝试了以器物变革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经过30年的努力,甲午一战彻底粉碎了洋务派的梦想。于是有识之士又从这一过程中认识到:这种物质层面的“师夷之技”是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统治的。然而,从“知夷之情”到“师夷之技”毕竟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也促使人们从“师夷之技”转向“师夷之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这无疑不是在西学东传的影响下出现的,当然也是西学东传的继续和发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这一段的历史。。。。。。
 
情景营造:用大屏幕打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场景图片。
设计意图:营造教学的历史氛围。
三、教学结构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冲击加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辱。
2)主要代表
林则徐:设立驿馆、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其他:徐继畲、姚莹
3)评价: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深了对世界的了解;但这是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目的的。
(二)体用之争
1、背景:
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广泛传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西学东渐的特点:
方式多样、内容丰富
3、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
相同点: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
不同点:是否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4、评价:
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
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5、早期维新派
最初持“中体西用”立场 
后又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三)维新思潮
1、形成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2、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设学堂,撰写《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宣传维新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
谭嗣同: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严复:是系统的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1)主要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影响: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四、师生互动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和世界
课堂设问一:鸦片战争前,西方主要国家特别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与当时的中国相比有何不同?两国的经济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提示:(联系必修Ⅰ 第一章、第三章和必修 Ⅱ第一章、第三章的内容分析)英国不但确立了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而且在19世纪上半期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拓展殖民地,以扩大商品的销售市场。而中国此时正处于君主专制政体下,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导致政治十分腐败,加之闭关锁国使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
课堂设问二:鸦片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及其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
提示:这个内容比较简单,由学生们在课前预习时独立完成。
(二)体用之争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思)志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达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人。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四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讨论的问题:
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各是什么?有没有共同点
2)双方争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慈禧太后为什么支持洋务派?
4)如何正确认识这场争论?
(三)维新思潮
材料一:顽固势力(1)“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民权之说,(2)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有权,上无权矣”,提倡兴权,就会“大乱四起”。(3)西方技艺是“奇技淫巧”
材料二:维新派(1)“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无百年不变之法”;(2)“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3)“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4)“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阅读上述二则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双方论战的内容,从中领会维新思潮对中国社会的进程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五、板书设计:
 
 
教学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地主阶级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而且经历了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两次思想论战,掀起了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配套练习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
3、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的实质是
A、是否学习西方文化   
B、是否学习西方政治的论战
C、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
D、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论战
4、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潮的基本特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6、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主张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教学后记
在我对本课的理解及其对教材的处理上,紧紧抓住了本课的特点“渐”字。因此在课后总结时,我采取了以显示本节知识网络结构,完成板书设计为特点。依据版书设计配以语言的讲解,让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加以巩固。以课题“西学东渐”展开。
一是:在引导学生们对第二个子目“体用之争”进行分析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本目不用“中体西用”,而要用“体用之争”?当学生们分组对这些问题议论后,为突破本节的难点,我引导同学们分析:在这个子目下,其实隐含如下三层意思,一是:西学东渐的阻力;二是:即有阻力,为什么洋务派还要坚持“中体西用”?引导学生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入手,解决问题;三是:正因为这种阻力,所以在洋务运动的后期,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维新派。由此导入第三目:维新思潮。
二是:对第三个子目“西学东渐”,提出为何不用“西学东传”?分析“渐”与“传”的区别,可使学生明白:西学东渐是一个渐进的、由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同时,每一次的前进都是在外力的冲击下产生的,时间长达近60年;使学生明白:阻力越大,西学东传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冲击力就越大,更加深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总之,无论是常规教学方法,还是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如何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力求使学生们真正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加深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扫一扫,微信咨询
家教服务热线请优秀家教老师,从一个电话开始…
您身边本地的家教网,更了解深圳的老师和孩子
0755-22183907
13632816488
广深家教APP下载
公司简介
更多介绍
   深圳广深家教网隶属深圳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专业的深圳家教网站。本站成立于2009年,已经十五年历史,是深圳上门家教知名品牌。本站专注深圳上门家教,服务深圳六大区,提供深圳近百所学校优秀深圳上门家教老师及985、211院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所安排的每一位深圳上门家教老师,均必须经过深圳家教网站工作人员严格认证和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在深圳家教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找深圳罗湖上门家教老师、福田上门家教老师、龙岗上门家教老师、南山上门家教老师、宝安上门家教老师等可直接致电本站,24小时安排到家。
深圳市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24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ICP许可证:粤ICP备091016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