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害怕,就退缩。遇到难题,会害怕、退缩,遇到学习任务重了,也会害怕,退缩,自己的某一科目成绩不理想,更是惠失去信心。这样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这都是因为孩子害怕困难,意志不坚强,因此做事总是半途而废。
这些在很多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尤其是如今很多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很聪明,灵活,但缺乏吃苦的精神,有的甚至连自理能力都很差。我们想想,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恒心,一遇到困难就托所,成绩又怎么能提高呢?
孩子变成这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考试考得不理想,这些话会让孩子更加胆怯。
有的孩子一旦遇到苦难,就对父母撒娇,而父母也赶紧帮忙,不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看,这样做也只会加强孩子的依赖性,让他们一遇到困难就想找父母解决,而不是试着自己解决。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有原则,不能因为孩子撒娇、哭闹,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遇到困难就退缩,而应该教孩子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当然,也不能人为地制造紧张、恐吓的气氛,我们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教育孩子和引导孩子。
父母不能时时陪在孩子的身边,很多困难都需要他们自己去解决,尤其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家长应当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让孩子能迎难而上,自己克服困难,最终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首先,父母要适当地让孩子受点挫折,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难以避免的,父母不要提前为孩子扫除障碍,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也不要可以绕道而行,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自己去战胜这些困难。这样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困难和挫折时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要教育孩子不要惧怕困难。让孩子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平坦就会有曲折,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半途而废,畏惧困难,孩子就会跟着家长学习,如果父母能够吃苦,能战胜困难,并且还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言传身教地让孩子感受到克服困难的过程,这对培养孩子坚强乐观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在这方面要好好地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