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和大家就对于培养孩子养成和做好学习闭环的重要性,而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想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具体应该如何培养。重温一下,这个闭环,简单说就是三个递进的阶段:了解、理解和见解。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知识都像夹生饭,看着熟了,实则难以下咽,更别提吸收营养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这个完整学习闭环的习惯,让学习不再是苦差事,而是真正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能力。
我们想先和家长朋友们说,我们是孩子学习闭环的重要引导者。培养孩子形成这样的学习闭环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也非孩子一人之力可成。它像一棵小树的成长,需要时间的浸润,更需要我们家长耐心和智慧的陪伴和引导。这不是要求我们成为学科专家,而是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首先,在了解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专注力状态。创造一个相对安静且干扰少的学习环境。当孩子预习或初学时,可以简单问问:“今天要学什么新内容啊?你觉得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孩子主动去抓重点。同时要肯定他在标记和圈画等初步梳理信息上的努力。即使他划的重点不完全对,也先肯定他有在努力提炼的行为。
其次,在理解阶段,我们需要做的是成为积极的倾听者。也就是当孩子尝试复述或讲解时,放下手机认真听。哪怕他讲得磕磕巴巴或是逻辑不清,也应该耐心听完。可以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善用提问引导:多用开放性问题:“你是怎么想到这一步的?”、“这个和之前学的某个知识有什么联系吗?”、“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吗?”、“如果…会怎样?”。
二是把“讲出来”作为金标准:鼓励孩子多讲。讲不通的地方,正是我们需要一起帮助他攻克的理解难点。不急于给答案,而是引导他回溯课本和笔记,或者一起讨论。
三是接纳慢速的过程:因为理解需要时间消化,允许孩子卡壳、犯错。告诉他:“没关系,这个确实有点难,我们再想想也再看看。”
进而,在见解阶段,我们需要做好的有以下四个重点:
一是营造安全的表达氛围:明确告诉孩子,家里是可以说出自己想法的地方,即使和书本、老师不一样。只要他能说出理由。
二是珍视每一次独立思考的火花:当孩子说出“我觉得…”、“如果是我…”、“为什么不能…?”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这个想法很有趣!”、“你能想到这个角度真棒!”、“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一起查查再想想。”
三是鼓励温和的质疑与多角度思考:引导孩子思考:“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换位思考一下呢?”、“这样做的优缺点是什么?”。
四是避免评判和压制:尤其当孩子的见解显得“离经叛道”或“幼稚”时,避免用“你懂什么”、“别瞎想”、“按老师说的来”这样的话打压。保护那份可贵的思考勇气。
最后,静待花开,见证思维的成长,依然是广深家教网长久以来想告诉家长朋友们关于开展孩子教学所需要具备的一个要素。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孩子养成“了解-理解-见解”的完整学习闭环习惯,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不在于瞬间提高多少分数,虽然这往往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在于赋予孩子一种强大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当孩子习惯于在了解中扎实扎根,在理解中深度消化,在见解中勇敢表达,知识便不再是压在肩头的沉重负担,而化作了手中可以点石成金、探索世界的魔棒。
教育的真谛,从来都不是把我们的脑子和书上的知识,一股脑儿倒进孩子的脑袋。我们更深的期待,是点燃孩子心中那盏属于自己的思考之灯。了解、理解、见解——这三步闭环,正是孩子搭建起自我认知的阶梯,走向真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坚实台阶。在这个知识飞速迭代、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拥有独立思考和深度认知能力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站稳脚跟,走得更远。学习之路漫漫,愿我们家长朋友们,都能以更多的耐心、智慧和鼓励,陪伴孩子走好这闭环中的每一步。少一些对快速高效的焦虑,多一些对深层次探索理解的期待;少一些对标准答案的执着,多一些对独特想法的呵护。我们相信,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用心陪伴和引导下,终将见证孩子们在完整的学习闭环中,锤炼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力与创造力——那才是足以照亮他们漫长人生旅程的、最恒久的光芒。广深家教网与您同行,静待那思维之花绚烂绽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