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我们是不是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请了家教老师,孩子某次考试分数上去了,心里一下子就觉得,这老师请得值!或者某次小测成绩不理想,又难免怀疑,是不是老师教得不行?这种心情,其实我们非常能理解。毕竟,谁不希望看到孩子快速进步呢?但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一个可能不太一样,却更为重要的观点:看一位家教老师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真的不能只看一两次的分数起伏。就像种下一棵树,我们每天盯着它,似乎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时间久了,才会发现它早已扎根深厚枝繁叶茂。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学习上的进步,往往需要一点耐心,需要我们放下对短期分数的过度焦虑,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首先,我们想和大家讨论一个可能不少家长都曾遇到过的问题且难以解惑,那就是为什么短期成绩常常会“骗人”?我们先聊聊分数这件事。考试分数当然重要,它是检验学习成果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但它真的能完全代表孩子的全部吗?答案当然是不一定。有的老师可能特别会“押题”,带着孩子反复练习某几种题型,这次考试正好考到了,分数一下子就能提上来。家长朋友们看到分数高兴,觉得老师有本事。但下一次考试,题目稍微灵活一点、变化大一点,孩子可能又被打回原形。这种依赖于“套路”和“突击”的提升,像一阵风,效果来得快,去得也可能很快。
它没有真正解决孩子基础不牢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老师性格比较强势,抓得特别紧,短时间内通过加大练习量,确实能看到成绩提升。但长期这样,孩子可能一直处于被动学习和被推着走的状态,很容易产生疲惫感,甚至厌学。我们给孩子请家教,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提前消耗掉他对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也是最不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一两次考试的成绩,就像水面上的涟漪,能看到动静,却看不清水底的真正情况。如果我们只凭这个做判断,可能会错失真正的好老师,也可能被短期的假象所迷惑。
那么进而,我们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我们可以如何配合家教辅导老师,进行有效的长期观察?我们建议,可以做好下面这几件事:
第一,要和老师建立定期坦诚的沟通机制。不要每次沟通都只问“这次考了多少分”。我们可以每隔两三周,和老师通个电话或者简单聊几句,问问老师:孩子最近上课状态怎么样?注意力集中吗?您觉得他最大的进步在哪里?目前最需要克服的困难又是什么?我们需要怎么配合您?这种沟通,关注的是过程,更是状态。它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仅仅是实时的,还有与此前的一个对比,也能让老师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信任和对过程的重视,从而更愿意在孩子的长期发展上下功夫。
第二,在家里,多听少问,创造轻松的交流环境。当孩子接受完家教辅导过程,别急着问“今天学了什么?都会了吗?”。可以试着说点轻松的,“今天和老师聊得开心吗?”或者“老师有没有讲什么好玩的东西?”。在孩子放松的状态下,他反而更愿意分享课堂上的点滴。我们从这些分享里,就能捕捉到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细节:他对老师的态度、对学科的感受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给我们自己,也给孩子一点时间和耐心。教育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任何一种思维方式的建立,都需要反复和时间。千万不要因为一两次考试的波动,就轻易否定一位老师,或者否定孩子的努力。我们可以和老师一起,为孩子设定一些长期非分数性的小目标。比如,“这个学期,我们希望他能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或者“希望能帮助他克服对应用题的恐惧”。然后,我们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慢慢地等待花开。
家长朋友们,给孩子选择一位合适的家教老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投资,投资的是孩子的未来。这份投资的价值,很难用一两次考试的分数来即时兑现,所以才需要我们以细心和耐心来做好长期细致的观察。本次主题我们整理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分为上下篇来和大家详细讨论,欢迎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