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上文,我们想和大家就这一主题,做更深入的讨论。
在前文基础上,我们想与家长朋友们细致讨论下,关于不同模式可能对于孩子带来的长远影响。当我们大致了解了健康家庭模式后,我们或许可以再进一步想想,如果某些方面有所缺失,可能会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轨迹中留下怎样的印记。我们做这个探讨,绝不是为了引发焦虑,而是为了给家长朋友们一个提醒和建议,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行为可能产生的深远后果,从而更有动力去做出一些积极的调整,以下是较为具备代表性的几个例子:
一是在缺乏安全感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孩子可能内心深处总是伴随着一种不安。在人际交往中,他可能要么过度讨好,害怕被抛弃;要么过度防御,难以建立深入的信任关系。因为孩子童年的经验告诉他,关系是不稳定的,爱是有条件的。这种不安全感,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亲密关系,甚至他的职业选择——他可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挑战,永远选择待在舒适区内。
二是在沟通不畅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孩子可能会学会沉默,或者学会了用激烈的情绪来表达诉求。他可能不擅长处理冲突,要么一味回避,要么情绪失控。因为孩子没能从自己的家庭成长中学会如何心平气和地协商,如何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这种沟通模式的缺失,会让他在未来的团队合作和社交中处于劣势。
三是在规则混乱或过于严苛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孩子可能会出现要么缺乏自律,行为散漫;要么变得刻板和缺乏创造力,害怕犯错。他可能无法建立内在的行为准则,要么依赖外界的约束,要么对外界的评价过度敏感。规则的失衡,会影响孩子形成健康的是非观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是在健康家庭模式中浸润的孩子,我们所期待的那些品质——自信、乐观、坚韧、善于沟通、有同理心和有责任感等等,往往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因为这些品质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在一个适宜的环境里慢慢被影响成长出来的。当孩子内心是充盈的,当孩子有能量去爱别人,也有勇气去面对世界的复杂。这或许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聊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朋友会感到有些压力,觉得做到这些好难。我们非常理解,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父母。完美家庭并不存在,我们的目标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足够好”。只要我们有意识,愿意为了孩子去反思和调整,哪怕每次只是一点点微小的改变,日积月累,都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我们建议,可以从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开始。定期,比如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全家坐在一起,每个人都可以谈谈最近感到开心的事和困扰的事,一起商量家里的某些规则是否需要调整。这不仅能改善沟通,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他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他的意见是受重视的。
我们建议,可以尝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当我们想要发火的那一刻,先深呼吸,给自己三秒钟的停顿,问问自己:我此刻的情绪,是源于孩子的行为,还是源于我自身的压力和疲劳?当我们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更理智地面对孩子。我们建议,把对孩子的期望,更多地转向对过程的肯定,而不是对结果的苛责。当孩子努力尝试了,即使结果不理想,也值得我们的鼓励。这能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让他不怕挑战,勇于坚持。最重要的是,家长朋友们更要懂得关爱自己。一个疲惫不堪又情绪凌乱的父母,是很难给孩子提供稳定情感支持的。只有我们先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内心充满阳光,才能把阳光洒向孩子。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教育孩子的过程,归根结底,是我们父母一场深刻的自我修行。我们营造的家庭模式,不仅决定了孩子童年的底色,更是在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大厦打下地基。这项工程无法外包,无法速成,它需要我们用爱、智慧和耐心,日复一日地去浇灌。我们相信,每一位愿意花时间耐心思考孩子成长的家长,都是深切关爱着孩子且渴望给予孩子更好成长的父母。让我们放下焦虑,从今天起,更多地关注我们家庭本身的氛围,努力构建一个温暖、平和且充满信任和支持的家,而这个家,将是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能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