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前面两篇文章,我们将在本篇文章中,对于本次主题做最后一部分重要内容讨论,并进行简单总结。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们还想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价值观的塑造,超越简单的对错二分。世界是复杂的,很多事情,并不能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来划分。我们教育孩子,最终极的目标,其实是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稳固且健康的内心价值观体系。这套体系,会像一座灯塔,指引他们在未来漫长而复杂的人生海洋中,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错,那么当孩子遇到我们未曾覆盖到的,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问题时,他可能会感到迷茫,甚至不知所措。因为他没有学会如何思考,他只是在执行指令。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去思考对错背后的为什么。比如,我们告诉孩子要诚实,不能撒谎。这没错。但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诚实是重要的?因为诚实能建立信任,让我们的关系更紧密。那么,如果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让别人伤心,我们又该如何权衡?这不是在教孩子投机取巧,而是在培养他更高级的思辨能力和共情能力。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规则和规范背后,是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尊重、责任、公平和爱。
我们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他的看法不成熟,甚至有些幼稚。我们和他讨论新闻里的事件,讨论书里人物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在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在示范如何多角度地看问题,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坚守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原则。
这种价值观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是体现在我们日常与孩子互动的每一个细节中的。当我们自己犯了错,能否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这可能教会他担当。当我们看到别人需要帮助,能否伸出援手?这可能教会他善良。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生活,所有这些,都在无声地向孩子传递着我们的价值观。这远比我们板着脸,告诉他一百条“正确”的规则,要有效得多,也深刻得多。
做孩子教育,不能仅仅只关注对错。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个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完整的且活生生的孩子。他的心灵、思想和情感,以及他与这个世界联结的方式。我们相信,当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宽广、更长远时,我们的教育会变得更从容而有力量,也更充满温情。而我们的孩子,也将在这样充满理解和智慧的爱中,成长为我们所期望的,那个内心温暖、思想独立且能够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人。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美好的目标,不断学习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