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大家好,在对于位孩子请家教辅导老师这件事上,我们想说,核心不是家教老师能帮孩子多考多少分,而是他们在一个更深远和细微的层面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影响。我们理解,当您为孩子请来一位家教老师时,心中充满了期盼,也或许夹杂着一丝焦虑。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位即将或正在参与孩子成长的“特殊伙伴”。
首先,我们想请大家试着跳出一个常见的框架:家教老师不仅仅是学校课堂的延伸,或者一个纯粹的知识灌输者。他们的价值和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立体和丰富。
家教老师们是“个性化学习地图”的绘制者。在学校里,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教学进度、难度和方法,必须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水平。这就像一辆公共汽车,沿着固定的路线行驶,确保每个人都能到达主要站点。但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可能在这个路口需要多停一会儿,在那个岔路口需要一条更便捷的小道。但是学校的教学并没有办法可以因为某一位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调整。
而家教老师,只面对您的孩子。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也有责任去绘制一张专属于您孩子的“个性化学习地图”。这张地图的绘制,始于一次深入的了解。优秀的家教老师,首先会花时间去了解:孩子到底卡在哪里了?是最近的一个知识点没听懂,还是更早之前的基础就有漏洞?他是理解能力稍弱,还是粗心马虎成了习惯?他对学习是充满畏惧,还是缺乏兴趣?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看看考试卷子上的错题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观察、沟通和足够的耐心。比如,一道数学题做错了,家教老师需要引导孩子说出他当时的解题思路,是公式记错了,还是逻辑推理在某一步断了线,或者是根本就没读懂题目要求?这种仔细查找深层次原因的诊断,在学校大班教学中是极难实现的。
而绘制好地图后,家教老师会带着孩子,走一条最适合他的路。理解快的孩子,可以适当拓宽加深,避免孩子不能真正吸收知识;基础弱的孩子,就耐心地回头补坑,把断裂的知识链条重新接上,避免孩子跟不上。他们调整的是学习的步调和节奏,这是家教辅导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因材施教。我们建议大家,在与家教老师沟通时,不必只盯着这次考试提高了多少分,可以多问问:您觉得我家孩子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您认为他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哪里?我们接下来准备怎么一步步来?这样,大家就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来,形成合力。
同时,家教老师们还是学习内驱力的点燃者与守护者。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根源不在于笨,而在于懒或者怕。这种“懒”,不完全是态度问题,常常是长期挫败感导致的无力;这种“怕”,则是对困难的恐惧,对失败的畏惧。学校的环境,不可避免地存在比较和竞争。当孩子长期处于落后的位置,他很容易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家教老师带来的一对一环境,就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和低心理压力的安全空间。而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不用害怕问出“愚蠢”的问题,因为只有老师和他在;他也不用担心回答错误会被同学笑话,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任何想法。这种心理安全感的建立,是重新点燃学习动力的前提。
一位好的家教老师,非常善于鼓励和帮助孩子修复信心的。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哪怕一丁点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这种肯定不是空洞的“你真棒”,而是具体的:“你看,这个思路你上次还没想到,这次就能尝试了,这就是进步!”“这个知识点虽然还是错了,但你的解题步骤比之前清晰多了!”
这种具体而微的正面反馈,会像一颗颗小火种,慢慢融化孩子心中对学习的冰封。他开始觉得,我好像也没那么差,我也可以做到。一旦这种“我能行”的感觉被唤醒,他就会更愿意去尝试,去挑战,从而进入一个“努力-微小成功-受到鼓励-更加努力”的良性循环。
我们相信,一个被点燃了内驱力的孩子,他所爆发出的能量,远比在被催促和被监督下被动学习要强大和持久得多。家教老师在这里做的,就是守护那一点点可能很微弱的火苗,让它不至于熄灭,并小心地添柴加薪,让它最终能自己燃烧起来。本次主题我们整理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分为上下篇来和大家详细讨论,欢迎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关注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