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上文,我们在上篇文章中,就这一主题的前面基础部分进行了简单讨论,也就是我们所认为对于孩子在开展家教辅导过程前,家教老师所需要做好的一些事先准备和计划制定等。那么接下来,在前文的基础上,我们在本篇文章中所想和大家深入讨论的,就是具体的辅导过程了。
这个过程,我们主张要慢、要细以及要反复:
一是对于慢,意味着家教老师要彻底放下我们所认为应该具备的节奏。不要觉得“这个知识点按说一节课就应该讲完”,而是要完全跟随孩子的理解速度。当孩子卡住了,我们就停下来,换一种方式再讲一遍,或者退回到他懂的地方重新开始。这个慢,是为了把每一步的基础都打扎实。
二是对于细,意味着讲解要掰开揉碎。对于基础好的孩子,可能点一下就能明白。但对于基础弱的孩子,我们需要把推导过程和来龙去脉,用最直白也最生活化的语言讲清楚。尽量减少专业术语,如果必须用,那就打个比方。比如讲分数,可以比作一块切开的蛋糕。讲电路,可以比作水流。关键是,要确保他理解了“为什么”,而不仅仅是记住“是什么”。我们建议家教老师在讲解时,多问几个“你明白这一步是怎么来的吗?”鼓励孩子复述思路,这个过程能暴露他理解上的模糊点。这里很重要,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查漏补缺。
三是对于反复,是巩固基础的不二法门。人的大脑就是会遗忘,对于薄弱环节,更是如此。所以,不要指望讲一遍孩子就能永远记住。我们需要有计划地回顾。比如今天讲的新内容,下次课开始前花十分钟复习一下。上周的重点,这周找个时间再提一提。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但不是简单地把错题抄上去,而是应该在家教老师的引导下,由孩子自己写下当时为什么错,正确的思路是什么。这个本子,就是孩子自己最个性化的复习资料。反复,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每一次回顾,都力求理解得更深一点和更透一点。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要刻意地帮助孩子重建他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光靠对孩子说“你真棒”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载体。比如,当发现他某道题做得比上次有进步,哪怕最终还是错了,但要指出他思路中闪光的地方:“你看,你这一步想得完全正确,比上次有进步!”当他终于靠自己解出了一道题,可以让他给您,给家里人讲一遍,体验一把当“小老师”的感觉。这种输出的过程,能极大地巩固他的知识,并且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此外,我们也可以在他取得一些阶段性进步时,给予一些有用的奖励,比如允许他选择一次周末的活动,或者给他一本他喜欢的贴纸。关键是,要让他感觉到,他的努力被看见了,他的进步被肯定了。这种正向的反馈,会逐渐内化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要我学”慢慢转向“我要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帮助孩子从内在滋生出良好且积极持续有效的学习动力。
最后,我们想对家长朋友们说,家教老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家长朋友们的配合与支持同样是孩子进步的关键。我们希望您能和我们站在一起,用更长期和更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我们建议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和急躁,不要总是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这也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一定压力,而这并不是利于孩子的成长。当家教老师课后与您沟通时,希望您能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当下的困难和进步,并在家庭环境中营造一个宽松、鼓励的氛围。您的信任和耐心,是家教老师工作的最大后盾,也是孩子内心最温暖的依靠。
总之,辅导一个基础薄弱的孩子,是一场爱心与智慧的马拉松。它要求我们家教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心理的疏导者、信心的重建者和学习的引路人。通过建立信任、精准诊断和制定小步计划,并在辅导中准确且恰到好处的做到慢、细和反复,并持续地浇灌孩子的自信心,我们相信,再薄弱的基础,也有被夯实的一天;再迷茫的孩子,也能逐渐找到学习的路径和乐趣。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请给我们,也给孩子,多一点点耐心和信任。我们相信在您、孩子和我们家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看到那令人欣慰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