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上文,我们将在本篇文章中来和大家深入探讨下这一主题,在前文基础上,本篇文章我们主要和大家讨论下,关于如何循序渐进地发展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过程中家长朋友们可以注意做好以帮助更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点。
其实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作为基础,我们就可以更多地着手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了。这是一个更加内在化的过程,需要我们更多的放手、信任和引导。
首先,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们建议从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开始。固定的起床、吃饭、学习、玩耍和睡觉时间,能给孩子带来稳定的预期和安全感,这是他学习管理时间的第一步。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时间管理工具,比如一个有趣的计时器。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设定二十分钟的专心作业时间,然后可以休息五分钟。这能帮助孩子具象化地理解时间,学习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再大一些,可以尝试一起制定简单的计划表,比如周末的活动安排,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让他体验规划和安排的乐趣与成就感。一开始,孩子的计划可能很不合理,我们不必急于纠正,可以让他在实践中去调整和学习,因为这也是引导孩子做关于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思维建立的过程。
其次,在情绪管理方面,这是非常关键但又常常被忽视的一环。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和命名情绪。当孩子发脾气或者哭泣时,我们可以对他说,妈妈看到你现在非常生气,或者你看起来很难过。这能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内心那种汹涌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所有的情绪都是被允许的,愤怒、悲伤和恐惧,它们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语言说出来,或者用画画、捶打枕头等方式,不伤害自己且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表达。同时,我们也要做孩子情绪稳定的容器,当孩子情绪失控时,我们首先自己要保持平静,用我们的平静去接纳和安抚孩子的情绪风暴,让他感觉到安全,他才能从我们这里学会如何平静下来。
同时,在任务管理方面,核心在于逐步放手,并教会孩子分解目标。孩子面对的很多任务,比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或是完成一个手工作业,在他们看来可能非常庞大和困难。我们可以引导他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几个小步骤。比如收拾房间,可以分成:先把书放回书架,再把玩具收进箱子,最后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每完成一个小步骤,都给予及时的肯定。这个过程,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规划能力和执行力。我们要忍住包办代替的冲动,即使他做得慢,做得不够好,也要给他尝试和犯错的机会。他从笨拙到熟练的过程,正是能力生长的过程。
我们还想特别提一下,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自我管理的环境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希望孩子能专心学习,那么是否为他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整洁和没有太多干扰的学习空间?我们希望孩子能自主阅读,那么家里是否有一个方便和专属于他的小书架,上面放着他感兴趣的书籍?环境的支持,能让自我管理变得更容易实施。
家长朋友们,聊了这么多,我们最后想回归到一个核心点上,那就是耐心和坚持。无论是规则意识的建立,还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孩子今天做得好,明天可能又会退步,这都非常正常。我们不要因为一次的反复,就感到挫败,甚至否定孩子之前的全部努力。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小进步,都值得我们的鼓励和赞美。我们的肯定,是孩子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过高的或是说不切实际的期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节奏不同,我们需要的是陪伴和引导,而不是催促和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自己,也需要学习和成长。我们需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学习如何智慧地放手。这其实是我们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场修行。
我们相信,当我们用爱、耐心和正确的方法,在孩子心中播下规则和自管的种子,并日日浇灌,它终将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能够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支撑着孩子走得更稳更远,也更自信从容。这条路,广深家教网与家长朋友们携手陪伴孩子一起慢慢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