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前文,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想继续和大家分享关于这一主题中的第二个策略:锻造内在的软支撑力量,也就是我们要培养孩子应对挑战的核心能力
除了调整心态,孩子还需要实实在在的能力装备,才能更从容地应对竞争环境中的各种挑战。我们建议,可以从这几个关键方面着手:
第一,引导孩子找到并专注于属于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我们说的核心竞争力,绝不仅仅等同于刷题拿高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去探索和发现他们内心真正热爱、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的事情。这件事可以是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兴奋感,可以是沉浸在绘画、音乐或手工创作中那种忘我的状态,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时与作者思想的深度交流,也可以是球场上挥洒汗水,与队友默契配合的团队激情。鼓励孩子找到这样的兴趣点,并支持他们持续专注地投入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深度投入带来的绝对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源于内心热爱的驱动力,比任何外界的奖励或排名都更持久和强大。当孩子拥有了这样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评价、比较甚至批评时,内心会多一份笃定和从容,因为他们的价值感,已经部分地建立在了自我实现和内在满足之上,而不仅仅依赖于外部标准的衡量。这份专注和坚持,是抵抗问题的最强大因素。
第二,要教会孩子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做朋友。因为竞争压力常常会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焦虑、紧张、嫉妒、沮丧和愤怒等等,所以教会孩子识别这些情绪信号至关重要。当孩子感到压力山大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思考:我现在的感觉是什么?是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一样七上八下的焦虑?是看到别人成功时心里酸溜溜的嫉妒?还是努力了没结果带来的深深的沮丧?仅仅是能够准确地说出“我现在感到很难过、很生气或是很紧张”,本身就有一定的情绪疏导作用。然后,鼓励孩子找到安全健康的表达方式。写日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把心里的想法和感受倾泻在纸上;或者和信任的父母以及好朋友聊聊天,把烦恼说出来;也可以通过运动,比如跑步、打球和跳舞等,让身体的能量释放掉负面情绪。另外,一些简单易行的小技巧也很有帮助,比如教孩子做几次深长的腹式呼吸,感觉气息沉到小腹再缓缓呼出;或者在感到心烦意乱时,闭上眼睛安静几分钟,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让思绪慢慢沉淀。这些小方法,就像孩子情绪海洋中的小锚点,能帮助他们在风浪中快速恢复平静,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第三,引导孩子在合作与欣赏中拓宽心灵格局。竞争的环境有时会让孩子把同伴仅仅视为对手,陷入狭隘的比较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跳出这个框架,去体验合作的力量和友谊的温暖。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无论是班级里的项目小组、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或社团活动,还是社区里的志愿服务。在这些活动中,孩子需要与他人沟通、协作和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目标。这个过程本身,就能让孩子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合作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同伴之间真挚的互助和情谊是无比珍贵的。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带着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问问孩子:你觉得哪位同学或是朋友身上有什么优点或者特长是值得你学习的?当孩子提到某个同学取得了好成绩或者获得了荣誉时,引导他们去看到对方为此付出的努力,学习真诚地为别人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送上由衷的祝福。当孩子学会了欣赏他人的闪光点,真诚地为同伴鼓掌,他们的内心世界会变得更加开阔和豁达。内心的格局大了,那些因比较而产生的狭隘压力和嫉妒心,自然就会得到稀释和化解。我们要教会孩子们明白和正确认知这个世界,别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光发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帮助孩子应对同龄人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绝非一项可以立竿见影的任务,也不是靠一两次谈心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它更像是在孩子的心田里,精心培育一棵能够抵御风雨的树。这棵树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我们用对了方法去浇灌。所以,请抱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