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当您为孩子请家教老师时,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是作业本上迅速填满的正确答案?是下一次考试分数肉眼可见的飙升?还是孩子面对难题时眼睛里闪烁的那种已经懂了的光芒?说实话,我们看到过太多家教课堂的常态,一道题卡住了,孩子眉头紧锁,家教老师立刻俯身,手中的笔唰唰几下,答案跃然纸上,留下一句“看,就是这样解的”。
孩子点点头,似乎懂了,题目顺利翻篇。下一次呢?相似的题目,相似的卡壳,相似的及时救援再次上演。这种模式高效吗?表面上看,是的,问题似乎得到及时解决了。但这真的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相信,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家教价值,不是替孩子跑完短途冲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辨认道路、调整呼吸并积蓄力量,最终凭借自己的力量抵达终点。家教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快速给出答案,而在于用心点亮孩子头脑中那盏独立思考的灯。
那么对于这个情况,我们首先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思考过程如此珍贵?经过与授课经验较为丰富的家教辅导老师们的沟通讨论后,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关于思考对于孩子成长实际帮助的三个重要方面,在此与家长朋友们进行分享讨论,供大家参考:
第一,思考是能力生长的土壤:当孩子被引导着去琢磨某道题为什么采用某种方法,或是第一步该干什么以及如果换一个条件会怎样时,孩子的大脑中负责分析、推理和联系的神经网络就在高速运转和生长。这不是单纯记住解题步骤能比的。思考过程锻炼的是学习的肌肉,让孩子日后面对全新的和更复杂的问题时,能够自己分析、拆解和尝试,而不是束手无策地等待别人的援助。说白了,核心还是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二,思考才能带来真正的理解。对于死记硬背的公式和套路,就像沙滩上的字迹,潮水一冲就消失无踪。只有孩子自己一步一步推导过、质疑过和想通过的东西,才会真正沉淀下来,成为他知识版图上稳固的一部分。当他下次再遇到同类问题,脑子里浮现的不是孤零零的答案,而是那条清晰的思考路径。这种理解带来的自信和从容,是任何外在的所谓正确答案都无法给予的,也是建立孩子脑海中思维线路的重要过程。
第三,思考可以点燃求知热情。当一个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哪怕跌跌撞撞,最终解出了一道难题时,他眼睛里那份纯粹的兴奋和成就感是藏不住的。他会感受到思维的力量,体验到克服障碍的快乐。这种源自内在的驱动力,远比为了分数或表扬而学习要强大和持久得多。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它能点燃孩子心中对知识的好奇之火。
那么,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思考下:家教老师如何点亮思考的灯?家教老师在陪伴孩子学习时,具体可以做些什么来真正培养这个珍贵的思考过程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核心的转变:
一是把引导孩子多提问当作原则,把少讲变成习惯。我们建议家教老师们别急着当“百科全书”和“解题机器”。当孩子遇到困难,试着把“来,我告诉你”换成“你觉得哪里卡住了?”、“题目要我们找什么?”或是“能不能试试你想到的第一步?”。用开放性的问题去引导孩子自己梳理思路,表达困惑。即使孩子一开始说得不清晰或是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也请耐心听他说完。错误恰恰暴露了思维链条上缺失或扭曲的环节,是引导思考最宝贵的切入点。
二是要珍视“错误”,把它变成思考的垫脚石。孩子做错了,别急着叹气或纠正。一句“这个答案不太对,你再想想”远不如“哦,你是从这个角度想的?有意思!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一步,如果这样操作,结果会怎样?”有效。帮助孩子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是概念没吃透?是步骤跳得太快?还是审题有偏差?引导他自己发现矛盾点,这比直接给他正确答案有价值一百倍。错误不是终点,而是通向深度理解的必经之路。
基于孩子成长出发的“有效教育”并非易事,所以更需要我们在其中不断思考,并引导孩子思考,思考和反思都是非常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过程。本次主题我们整理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分为上下篇来和大家详细讨论,欢迎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