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前面两篇文章,我们将在本篇文章中做一个更深入的几个附加重点讨论,并最终做一个简单总结。
在前文基础上,或许不少家长朋友还是很难理解对于培养孩子养成这一习惯的重要性所在,我们在此做一个简单总结:
首先,自查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基石。当他开始为自己的作业质量和为考试卷面上的分数负责时,他才真正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会意识到,这是我的事情,我需要把它做好。这种主人翁意识,是会从学习领域蔓延到生活其他方面的,是一种宝贵的品格塑造。
其次,自查是深度学习与理解的催化剂。很多时候,孩子在做题过程中,思维是顺着一个方向走的,可能会陷入某种定势而不自知。而在自查这个环节,他需要跳出原来的思维轨道,以一个审视者和评判者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再思考和再消化。他可能会发现,原来我这里理解得不对;或者,这个地方其实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这种自我发现和自我修正的过程,其学习效果远比老师或家长直接指出错误要深刻得多。
最后,自查是通往严谨与精准的桥梁。未来的社会,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工作中,严谨、细致和追求精准的态度都至关重要。通过日常学习中的自查训练,孩子会慢慢养成一种习惯:不满足于“大概对了”,而是追求“确实对了”。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会成为他未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家长朋友们,我们建议您,不要再把自查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步骤,或者一个仅仅为了找出错误的环节。它应该被提升到我们足够重视的态度,是我们帮助孩子构建良好学习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
谈了这么多关于孩子的内容,最后我们想和家长朋友们聊聊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的事情。在培养孩子自查习惯的漫长道路上,我们家长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我们的言行,既可以成为助推器,也可能变成绊脚石。我们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尝试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逐步放手并传递信任。从一天中的一门作业开始,明确告诉孩子:今天的数学作业,妈妈相信你有能力自己检查好。检查完后,你可以自己评定一个等级,我们再一起看看。这个过程,是把信任和责任一同交付给他。
二是关注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当孩子通过自查发现并改正了一个错误时,请不要吝啬您的表扬。而且,要表扬到点子上。不要说“你真棒”,而是说“你能自己发现这个隐藏的错误,真是太细心了!”或者“这个计算你用逆运算验算了,这个方法用得真好!”这种针对具体行为和方法的表扬,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是值得坚持的。
三是成为孩子的“求助对象”而非“监工”。当孩子自查后依然有困惑时,我们可以成为他求助的资源。我们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引导他思考,但绝不轻易给出答案。要让孩子清楚,我们不是在监督他,而是在支持他。
同时,我们建议家长朋友们尽力避免这些情况:一是避免立即指责。看到错误,脱口而出“你怎么又错了”是大忌。这除了让孩子紧张和反感,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二是避免全程包办。最怕的一种情况是,孩子写一题,家长在旁边盯一题,随时指出错误。这完全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自己面对错误的机会,他会变得极度依赖,离开家长的眼睛就不会学习。三是避免负面标签。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粗心大王”、“马大哈”之类的标签。贴标签是一种心理暗示,孩子可能会在心里认同这个形象,从而放弃改变的努力。
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的自查能力,就像教他学走路一样。一开始,他一定会跌跌撞撞,会漏掉很多错误,甚至会不耐烦。我们需要做的,是弯下腰扶着他,鼓励他,给他方法,也给他时间。也许一开始,我们花在这个上面的时间,比直接帮他检查要多得多,但请相信,这是一条虽然开始慢,但却越走越轻松和越走越宽阔的路。
当有一天,我们看到您的孩子能够自觉认真地为自己的作业和考试负责,能够沉稳地找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修正时,我们会欣慰地发现,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几个好分数,更是一份能够陪伴他穿越未来无数挑战且宝贵的资产——那就是独立、负责和严谨的品格。这条路,广深家教网与广大家长朋友们一起陪着孩子,慢慢走,稳稳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