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上文,我们想在本篇文章中来关于本次主题,重点和家长朋友们讨论下对于孩子做作业中的自查可以如何做好。
作业中的自查,我们的建议宗旨是要引导孩子建立从“要你查”变成“我要查”的意识。说到作业自查,很多家长朋友的苦恼是:我们也让孩子自己检查了,可孩子随便看一眼就说没问题,结果错误还是一大堆。这很正常,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自查是一项需要学习和练习的技能,而不是天生就会的本能。它需要方法,需要引导,更需要我们耐心地扶着他走一程。
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起作业自查的习惯和能力:
第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创造一个心理安全区。很多孩子不愿意自查,甚至害怕自查,是因为他担心,如果自己查出了错误,会不会显得之前很笨?或者,如果查不出来,会不会被批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犯错是学习过程中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一点也不丢人。自查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你没错,而是为了发现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变得更棒。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宝贝,能做对这些题目很厉害,但能发现自己哪里错了,并且把它改对,是更了不起的本事!当我们把“找错”定义为一种能力和值得表扬的行为时,孩子的心理负担就会小很多,而这也会转而成为一种鼓励孩子做好自查的动力。
第二,要给孩子的自查预备一个“缓冲期”。刚写完作业,大脑还处于刚才高速运转的兴奋和疲惫中,立刻让孩子检查,效果往往不好。我们建议,可以让孩子在写完一门作业后,起来活动五分钟,喝口水再看看远处,让大脑切换一下模式。然后再回来,以一种相对新鲜和冷静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这个小小的间隔,能大大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
第三,要教给孩子具体可操作的自查方法,而不是笼统地要求孩子要自己检查一下。以下是我们整理出来可行性较高的几种方法:
一是读题再审视法:对于数学应用题和语文阅读理解这类题目,让孩子在检查时,再次轻声缓慢地读一遍题目。很多时候,错误源于最初审题的疏忽。重读题目,可以帮助他确认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题目的要求和每一个关键信息。
二是计算逆运算验证法:对于数学计算题,这是最经典也最有效的方法。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我们不需要跟他讲太多专业名词,就告诉他,用相反的算法算回去,看看能不能得到原来的数。这个过程,既能验证结果,又能多练习一次运算。
三是答案代入法:这种方法尤其是在解方程或者一些有明确答案的题目时,可以把算出来的结果,代回到原题的条件中去,看看是否成立。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钥匙插进去拧一拧,看能不能打开,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检验方式。
四是书写规范性检查:这不仅仅是看字写得好不好看。对于低年级孩子,要检查数字和字母有没有写混;对于高年级,要检查步骤是否完整,单位有没有遗漏,答句是否完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非常挑剔的老师,专门来挑这些格式和书写上的“小毛病”。
第四步,是我们家长角色的转变。当孩子自查后,把作业交给我们时,我们的反馈方式很重要。如果我们依然像侦探一样,迅速找出他遗漏的错误,然后质问他:你不是检查过了吗?这里怎么还错了?那么,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孩子会觉得,反正最后你还会检查,我查不查都一样。
我们建议,当孩子说他检查过了之后,我们可以用一种合作者的姿态出现。比如,我们可以说:好啊,你已经为自己的作业把过关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的成果吧。或者,我们可以指着某个我们怀疑有错的地方,用引导的语气说:这一题的思路很特别,你能给妈妈讲讲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吗?在他讲解的过程中,他很有可能自己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即使没有,这种平等的探讨,也远比直接的指责有效。
这个过程一定是无法一蹴而就。它可能会花费我们更多的时间,初期甚至可能显得效率低下。但请相信,这是我们为了孩子长远的学习能力,所做的最值得的投资之一。我们要做的,是陪伴、引导和鼓励,是把检查的笔,一点点坚定地,交到孩子自己的手中。本次主题我们整理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来和大家详细讨论,欢迎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关注阅读。

